低烧腹泻呕吐是怎么回事

黄玉红 主任医师

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低烧腹泻呕吐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对症用药、调整饮食、预防脱水、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

1、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多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侵袭胃肠黏膜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出现低烧伴呕吐腹泻。典型症状包括腹部阵发性绞痛、水样便每日数次。患者需保持清淡饮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避免进食油腻食物加重胃肠负担。

2、急性胃肠炎

进食不洁食物后沙门氏菌等病原体感染易诱发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脐周压痛、低热不退、呕吐物含未消化食物。治疗需暂停固体饮食,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诺氟沙星胶囊、消旋卡多曲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等药物控制感染。

3、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后,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引发喷射状呕吐、水样腹泻伴低热。发病初期可催吐排除胃内容物,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严重者需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避免使用止泻药延缓毒素排出。

4、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经粪口传播后破坏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渗透性腹泻与低热,婴幼儿多见蛋花汤样便。治疗以预防脱水为主,可口服补液盐Ⅲ配合锌制剂。母乳喂养婴儿继续哺乳,人工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

5、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会出现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体温多波动在37.5-38℃之间。确诊需做粪便培养,轻症可用小檗碱片调节肠道菌群,中重度患者需医生评估后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

出现低烧腹泻呕吐症状时应暂停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质饮食。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观察呕吐物及大便性状。婴幼儿、老年人或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者需立即就医,避免电解质紊乱引发抽搐。恢复期逐步增加蒸苹果、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补充复合维生素B帮助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