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部清洁、调整喂养姿势、控制环境湿度、避免二手烟等方式护理。小儿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部清洁使用无菌棉球轻柔擦拭外耳道分泌物,避免掏耳或进水。细菌感染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有关,表现为耳痛、发热,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
2、调整喂养姿势家长需采用半竖立位喂奶,避免平躺进食导致奶液反流。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与解剖结构发育不全有关,伴随耳闷、听力下降,需配合医生进行鼓膜穿刺或置管治疗。
3、控制环境湿度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使用加湿器时定期消毒。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因免疫力低下诱发,症状包括鼻塞、咳嗽,可遵医嘱服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鼻渊通窍颗粒、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4、避免二手烟家长需严格禁止在患儿周围吸烟,烟雾会加重黏膜水肿。过敏反应常见于过敏性鼻炎患儿,伴随打喷嚏、耳痒,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苯海拉明片。
护理期间家长需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耳道分泌物性状,急性期避免游泳或乘坐飞机,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减少咀嚼牵拉痛。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