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伤科

75岁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外踝骨处皮肤有0.5cm未闭合怎么办?钢针、钢板尚未取。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徐卫东 主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立即预约
陶惠人 主任医师
深圳大学总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取钢板后钉眼多久长满?

取钢板后钉眼一般需要3-6个月完全长满,实际时间受骨质愈合情况、年龄、营养状况、术后护理及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

1、骨质愈合情况

钉眼愈合速度与局部骨质再生能力密切相关。若骨折线已完全愈合且无感染,成骨细胞活跃度较高时,钉眼内会较快形成新生骨组织填充。临床常见部分患者在术后3个月复查时钉眼已模糊,但骨质疏松或骨折延迟愈合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2、年龄因素

儿童青少年因骨骼代谢旺盛,通常2-4个月即可完成钉眼修复。中青年患者需4-6个月,而老年人因钙质流失、成骨细胞活性下降,可能需要6个月以上。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进一步延缓愈合进程。

3、营养状况

充足蛋白质摄入可提供骨胶原合成原料,钙磷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D缺乏会直接影响骨痂形成。术后建议每日摄入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

4、术后护理

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钉眼周围微骨折,影响愈合质量。上肢取钢板后1个月内应避免提重物,下肢需拄拐部分负重4-6周。同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降低感染风险。

5、基础疾病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损害微血管循环,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伴随慢性炎症,均会延缓骨修复。此类患者需严格监测原发病,必要时由骨科与内科联合制定康复方案。

术后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X线观察钉眼愈合进展,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骨代谢的不良习惯。可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维持肌肉力量,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若超过6个月钉眼仍未闭合或出现异常疼痛,需及时就医排除骨髓炎等并发症。日常饮食注意增加鱼类、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愈合。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外踝骨折一般严重吗?

外踝骨折是否严重需根据骨折类型和损伤程度判断,多数情况下经过规范治疗可完全恢复,少数复杂骨折可能遗留功能障碍。外踝骨折通常由扭伤、高处坠落或直接暴力引起,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

外踝骨折的严重程度与骨折线位置、移位情况以及是否合并韧带损伤有关。无移位的单纯外踝骨折通常属于稳定性骨折,通过石膏固定4-6周即可愈合。若骨折线累及关节面或伴有距骨移位,可能影响踝关节稳定性,这类骨折需要手法复位或手术内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骨折属于严重类型,可能造成长期关节不稳。

开放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属于高危情况,可能伴随神经血管损伤和感染风险。糖尿病患者或骨质疏松患者发生外踝骨折时,愈合速度较慢且容易发生并发症。儿童骨骺损伤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导致后期肢体不等长。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制动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等全身性并发症。

外踝骨折后应避免患肢负重,抬高肢体减轻肿胀,急性期可冰敷缓解疼痛。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鱼类和深色蔬菜。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皮肤温度升高需及时就医。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脚外踝骨髓炎症状?

脚外踝骨髓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发热乏力等症状。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骨质破坏、窦道形成等病理改变。

1、局部红肿热痛

脚外踝骨髓炎早期常见患处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有温热感,持续钝痛或搏动性疼痛,夜间可能加重。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炎性介质释放,按压时疼痛明显。患者常因疼痛拒绝触碰患肢,儿童可能出现避痛性跛行。

2、活动受限

踝关节活动度显著下降,行走时疼痛加剧,严重时无法负重。炎症波及关节腔时可引起反应性滑膜炎,导致关节僵硬。长期制动可能继发肌肉萎缩,需与创伤性关节炎鉴别。

3、全身症状

急性期可能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伴随头痛乏力。慢性骨髓炎患者可见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消耗性表现。血液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和C反应蛋白异常。

4、骨质破坏

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质侵蚀、骨膜反应或死骨形成,X线早期可能仅见软组织肿胀,2周后逐渐出现虫蚀样骨质缺损。CT能更早发现骨皮质破坏,MRI对骨髓水肿敏感度较高。

5、窦道形成

慢性骨髓炎患者皮肤可能出现反复破溃流脓,形成通向骨组织的窦道,分泌物培养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窦道周围皮肤色素沉着,瘢痕组织增生影响愈合。

脚外踝骨髓炎患者需保持患肢制动抬高,避免负重活动。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如瘦肉、鱼类、西蓝花等促进组织修复。急性期建议冰敷缓解肿痛,慢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利福平等抗菌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病灶清除手术。出现持续发热或创面渗液应及时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钢板取出来多久能恢复?

钢板取出后一般需要3-6个月恢复,实际时间受到手术部位、个体愈合能力、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等因素影响。

1、手术部位

不同部位的骨骼愈合速度存在差异。四肢长骨如股骨、胫骨等血供丰富,恢复相对较快;而关节附近或血供较差的部位如距骨、舟骨等愈合较慢。脊柱或骨盆等承重部位需更严格制动,恢复周期可能延长。

2、个体愈合能力

青少年及年轻患者因成骨细胞活跃,恢复时间通常比中老年患者短。合并糖尿病、骨质疏松或营养不良等情况会延缓骨愈合。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也会抑制骨痂形成。

3、术后护理

规范换药避免感染至关重要,切口感染可能发展为骨髓炎。早期需严格遵医嘱制动,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愈合进度,防止应力性骨折。

4、康复训练

拆除钢板后2-4周可开始渐进性康复锻炼,包括肌肉等长收缩、关节活动度训练等。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刺激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荷,适合早期功能恢复。

5、并发症预防

需警惕再骨折风险,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局部血肿或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持续性疼痛。异位骨化常见于肘关节周围,可能限制关节活动。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需预防性抗凝。

术后饮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优质蛋白摄入,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避免剧烈运动直至骨密度完全恢复,可先从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开始。定期随访监测骨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就医。心理上需克服对患肢使用的恐惧,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恢复正常活动。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左外踝骨折怎么办?

左外踝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支具保护、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左外踝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1、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是左外踝骨折的常见保守治疗方法,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通过石膏固定可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石膏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具体时间根据骨折类型和愈合情况决定。石膏固定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感觉变化。

2、支具保护

支具保护适用于骨折愈合后期的功能恢复阶段。支具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同时允许踝关节进行适当活动。支具的选择需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使用支具期间需要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支具保护时间一般为2-4周,具体时间根据康复情况调整。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和促进骨折愈合。常用药物包括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促进骨愈合药物如骨肽注射液等。药物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药物治疗期间需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移位、开放性或不稳定的左外踝骨折。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等。手术可以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提供稳定的固定。术后需要配合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和定期复查。

5、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左外踝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功能恢复。早期可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中期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进行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二次损伤。康复训练时间一般为3-6个月。

左外踝骨折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负重活动。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有助于骨折愈合。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康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如出现疼痛加重、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骨折恢复。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骨折 脓癣 鼻咽癌 卵巢破裂 急性肝衰竭 皮肤蝇蛆病 化脓性汗腺炎 食管失弛缓症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