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能否治愈取决于病理类型和干预时机,早期规范治疗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在病理上分为三型,其中I型和III型对治疗反应较好。通过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甲泼尼龙片治疗,部分患者肾功能可稳定或部分恢复。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引起的III型肾炎,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可显著改善预后。早期诊断并控制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有助于延缓肾损伤。
部分重症患者即使接受强化治疗仍可能遗留肾功能不全,需长期透析或肾移植。存在广泛新月体形成或严重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时,肾功能恢复概率显著降低。合并肺部出血、高血压危象等急症者预后更差。病理分型为II型的膜增生性肾炎患者对治疗反应常不理想。
确诊后应立即进行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期间需监测尿量、血肌酐等指标,限制钠盐摄入并避免肾毒性药物。即使症状缓解也应定期随访,警惕疾病复发或慢性化进展。
肾小球肾炎与肾小管肾炎可通过病变部位、病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区分。
肾小球肾炎主要累及肾小球,多由免疫反应异常导致,常见病因包括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典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管型。肾小管肾炎则主要影响肾小管及间质,病因多为药物毒性、代谢异常或感染,临床以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电解质紊乱,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管型或小分子蛋白尿。两者均可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但治疗方向不同:肾小球肾炎需免疫抑制或控制原发病,肾小管肾炎需去除诱因并纠正代谢异常。
日常需避免肾毒性药物,限制盐分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及尿常规变化。
肾小球肾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腹部或背部按摩,但需避开肾脏区域并避免用力按压。
按摩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但肾小球肾炎患者按摩时需格外谨慎。按摩应选择腰背部或四肢等非肾脏投影区,手法以轻柔推拿为主,避免叩击、拍打等可能造成肾脏震荡的动作。按摩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若出现血尿、腰痛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或伴有严重水肿、高血压时禁止按摩。
患者日常应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肾小球肾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等药物。
氢氯噻嗪片属于利尿剂,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适用于伴有水钠潴留的肾小球肾炎患者。缬沙坦胶囊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降低尿蛋白并延缓肾功能恶化,适用于合并高血压或蛋白尿的患者。黄葵胶囊是中成药,具有清热利湿作用,可辅助改善肾炎相关症状。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血压及肾功能指标。
肾小球肾炎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高血压、蛋白尿、水肿、贫血和尿毒症。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脏疾病,主要影响肾小球的过滤功能。肾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危害,长期炎症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严重时可能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常与肾小球肾炎伴随出现,由于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血压升高。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水肿多发生在眼睑和下肢,与体内水钠潴留有关。贫血可能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尿毒症是肾小球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
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控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