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日间功能障碍。失眠可能与心理压力、不良睡眠习惯、躯体疾病、药物因素和精神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症状。
1、入睡困难入睡困难指卧床30分钟以上仍无法入睡。可能与睡前过度思考、环境嘈杂、咖啡因摄入过多等因素有关。长期入睡困难容易导致焦虑情绪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建议调整卧室光线和温度,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
2、睡眠维持障碍睡眠维持障碍表现为夜间频繁觉醒,觉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常见于中老年人,可能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夜尿增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因素有关。部分抗抑郁药物也可能导致夜间易醒。建议睡前限制液体摄入,侧卧睡姿有助于改善呼吸问题。
3、早醒早醒指比预期时间提前1-2小时醒来且无法继续入睡。抑郁障碍患者常见此症状,可能与生物节律紊乱、褪黑素分泌异常有关。季节性情感障碍患者在冬季更易出现早醒。适度晨光照射有助于调节生物钟。
4、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睡眠浅、多梦、醒后无恢复感。可能与疼痛性疾病、不宁腿综合征等躯体问题相关。部分患者会出现睡眠感知障碍,实际睡眠时间与主观感受不符。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可改善睡眠深度。
5、日间功能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包括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情绪易激惹。长期失眠会增加工作失误和交通事故风险。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多动和学业成绩下降。短时午休不超过30分钟有助于缓解日间困倦。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避免午睡过长。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冥想或温水浴。若失眠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诊睡眠专科。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右佐匹克隆片、阿戈美拉汀片、唑吡坦片等处方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有长期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