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患者可通过选择低乳糖奶制品、少量多次饮用、搭配其他食物、使用乳糖酶制剂、尝试发酵乳制品等方式摄入奶制品。乳糖不耐受通常由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不足、肠道菌群失衡、年龄增长导致乳糖酶活性下降、胃肠手术后消化功能减弱等原因引起。
1、低乳糖奶制品选择标注“低乳糖”或“无乳糖”的牛奶、酸奶等产品,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已分解大部分乳糖。低乳糖牛奶通过添加乳糖酶预先水解乳糖,减轻肠道负担。无乳糖酸奶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已消耗大量乳糖,适合轻度乳糖不耐受者。部分品牌还会添加钙和维生素D弥补营养损失,建议优先选择此类强化产品。
2、少量多次饮用将每日奶制品摄入量分为多次少量饮用,每次不超过100毫升。少量乳糖更易被残余的乳糖酶分解,避免一次性大量乳糖进入结肠引发不适。可从30毫升开始尝试,观察身体反应后逐步增量。饮用时避免空腹,配合面包、燕麦等固体食物可延缓胃排空,提高乳糖耐受性。
3、搭配其他食物饮用牛奶时搭配谷物、坚果或全麦食品,混合膳食能降低乳糖在肠道的渗透压。燕麦片与牛奶同食时,燕麦中的β-葡聚糖可形成凝胶基质包裹乳糖。坚果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缩短乳糖在结肠停留时间。建议将奶制品作为食材加入烹饪,如制作奶酪焗饭、牛奶蒸蛋等。
4、乳糖酶制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片剂或滴剂,于饮奶前服用可帮助分解乳糖。乳糖酶胶囊含β-半乳糖苷酶,能模拟人体内乳糖酶作用。乳糖酶滴剂可直接加入牛奶中预处理,静置冷藏24小时后乳糖含量可降低。需根据产品说明调整用量,注意制剂活性受温度影响,开封后需冷藏保存。
5、发酵乳制品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中乳糖含量较低,且含活性益生菌。发酵过程中20-30%乳糖被转化为乳酸,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还能分泌乳糖酶。选择含活菌数超过1×10^6 CFU/mL的酸奶效果更佳。硬质奶酪在制作时排出乳清,每100克仅含0.1克乳糖,瑞士奶酪、切达奶酪都是安全选择。
乳糖不耐受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不同奶制品的耐受情况,逐渐找到适合的摄入方式和剂量。每日保证其他高钙食物如豆腐、深绿色蔬菜、带骨小鱼等的摄入。烹饪时可用椰浆、杏仁奶等植物奶替代部分乳制品。定期检查骨密度,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出现严重腹胀腹泻时应暂停奶制品摄入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