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夜间出汗可能由药物副作用、内分泌紊乱、感染、肿瘤热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用药、控制感染、对症治疗等方式缓解。
1. 药物副作用:部分化疗药如顺铂、靶向药如伊马替尼可能引起盗汗,需由医生评估调整剂量或更换方案。
2. 内分泌紊乱:肿瘤压迫或转移导致激素失调,如嗜铬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可能伴随心悸、血压波动,需内分泌科干预。
3. 感染因素:免疫力低下易合并结核、败血症等感染,常伴有低热乏力,需完善血培养、PPD试验等检查后抗感染治疗。
4. 肿瘤热:肿瘤坏死释放致热因子导致中枢调定点异常,体温常波动在37.5-38.5℃之间,可选用萘普生等非甾体药物控制。
建议记录出汗频率与伴随症状,保持卧室通风凉爽,选择吸湿排汗的纯棉寝具,并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