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不治疗通常无法自愈,需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等,未经干预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恶性浆细胞异常增殖会持续破坏骨骼和造血功能。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骨痛或疲劳,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反复感染等症状。若完全放弃治疗,肿瘤负荷逐渐增加,骨髓功能衰竭风险显著上升,生存期可能缩短至数月。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包括靶向药物如硼替佐米注射剂、来那度胺胶囊等抑制浆细胞增殖,联合地塞米松片控制炎症反应,必要时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
极少数惰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可能长期保持无症状状态,但仍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这类患者若年龄较大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医生可能建议暂缓强化治疗,但需每3-6个月复查血常规、肾功能、血清蛋白电泳等指标,一旦出现症状恶化仍需启动治疗。
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适量补充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出现持续骨痛、尿液泡沫增多或不明原因贫血时,应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疗效,根据病情调整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中断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