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二经络的走向遵循特定规律,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分别对应脏腑并沿肢体内外侧对称分布。
一、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拇指桡侧端。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发出,行于上肢内侧中线,止于中指末端。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终于小指桡侧端。三经均从胸走手,与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二、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鼻旁。手少阳三焦经始于无名指尺侧,经上肢外侧中线达目外眦。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尺侧出发,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耳前。三经从手走头,主导水谷精微的运化与输布。
三、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下行至足第二趾外侧端。足少阳胆经始于目外眦,沿体侧下行至足第四趾外侧。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发出,经背部下行至小趾外侧。三经从头走足,调控消化吸收与代谢功能。
四、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沿下肢内侧前缘上行至舌下。足厥阴肝经从足大趾外侧发出,循下肢内侧中线抵胁肋部。足少阴肾经始于足底涌泉穴,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至锁骨下。三经从足走腹,主司生殖、内分泌及水液代谢。
五、经络联系十二经脉通过分支相互衔接形成循环,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经在头面部相连。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起统率调节作用,其中任督二脉分别统领全身阴经与阳经。经络走向规律体现中医整体观,是针灸推拿治疗的基础依据。
理解经络走向有助于日常保健,可沿经络走向进行轻柔按摩或艾灸刺激。饮食宜根据对应脏腑功能选择食材,如肺经虚弱者可多食百合、银耳等白色食物。保持规律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能促进经气运行,避免久坐久卧导致经络阻滞。若出现特定经络循行部位疼痛或功能障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