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感染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或血液传播。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性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无保护性行为中,皮肤黏膜微小破损可使病原体侵入人体。部分患者因共用针具、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制品或职业暴露导致感染。妊娠期女性若未接受规范治疗,病原体可经胎盘或产道传染给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早期表现为硬下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二期可能出现全身皮疹、黏膜斑,晚期可累及心血管和神经系统。
确诊后需使用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治疗,同时性伴侣应同步筛查。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完成疗程后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日常需注意性行为防护,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腮腺炎性睾丸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局部护理、并发症预防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腮腺炎性睾丸炎通常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睾丸肿痛、发热等症状。
1、抗病毒治疗针对腮腺炎病毒本身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等广谱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若合并细菌感染,可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与其他肝毒性药物联用。
2、对症支持治疗睾丸剧烈疼痛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和发热。阴囊肿胀明显者可短期服用泼尼松片减轻炎症反应。需注意糖皮质激素使用不超过5-7天,糖尿病患者慎用。发热期间建议每4-6小时监测体温。
3、局部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用阴囊托带悬吊抬高睾丸,促进淋巴回流。局部冷敷可减轻肿痛,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避免挤压或热敷睾丸。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并发症预防重点预防睾丸萎缩和不育症,急性期过后需定期复查睾丸超声和精液分析。若出现持续高热、睾丸硬结等表现,需警惕睾丸脓肿,必要时行脓肿引流术。青春期后患者应监测睾酮水平,发现性腺功能减退时及时补充睾酮凝胶。
5、生活方式调整发病期间需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避免传染。饮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恢复期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避免睾丸外伤。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及其并发症。
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1-2周,急性期禁止性生活。饮食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促进修复。恢复期每3个月复查睾丸容积和精液质量,持续1年。若出现生育障碍,可考虑精子冷冻保存等辅助生殖技术。日常注意佩戴口罩避免呼吸道传播,家庭成员未接种疫苗者需及时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