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焦虑通常无须立即用药,优先推荐心理调节、运动疗法等非药物干预方式。是否需要药物干预主要与症状持续时间、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共病情况及个体耐受性有关。
1、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正念训练有助于缓解躯体化症状,建议每周进行3次以上专业心理疏导。
2、生活方式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每日30分钟以上;保持7-8小时优质睡眠对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至关重要。
3、营养支持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摄入,补充B族维生素可改善神经传导,避免过量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加重症状。
4、药物评估当持续影响工作生活超过2个月时,可考虑短期使用SSRI类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或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劳拉西泮,须严格遵循精神科医师指导。
建立稳定的社交支持网络,配合呼吸训练和渐进式肌肉放松练习,定期复诊评估干预效果。若出现心悸、失眠加重等躯体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