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全身发冷可能由环境温度过低、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感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缓解。
1、环境温度过低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启动产热反应,表现为全身发冷、寒战。此时脱离低温环境并增添衣物后症状通常可缓解。若伴随皮肤苍白或麻木需警惕冻伤,应及时用温水复温。
2、贫血血红蛋白不足会影响机体供氧能力,可能出现畏寒、乏力等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同时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重度贫血需输注浓缩红细胞。
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常见怕冷、体重增加等症状。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定期监测TSH水平。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卷心菜、木薯等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的食物。
4、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寒战,随后多伴随发热。流行性感冒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排除脓毒血症。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长期压力或焦虑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表现为阵发性发冷伴心悸。可通过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配合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改善症状。更年期女性出现该症状可考虑雌激素替代治疗。
日常应注意足部保暖,适量进食生姜、羊肉等温性食物。长期反复发冷或伴随体重骤减、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需完善肿瘤标志物筛查排除恶性疾病可能。夜间发冷明显者可选用艾叶泡脚,水温不宜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