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低于60次/分钟属于心动过缓,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营养干预及医疗手段改善。主要有规律运动、补充电解质、排查药物影响、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方式。
1、规律运动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传导功能。建议每周进行多次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率进一步下降。运动前后需监测心率变化,出现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2、补充电解质钾、镁等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心动过缓。可通过食用香蕉、深色绿叶蔬菜、坚果等补充。严重电解质失衡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纠正。
3、排查药物影响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药物可能引起心率下降。若与用药相关,医生可能调整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剂量或更换为氨氯地平等替代方案。不可自行停药。
4、治疗基础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炎等疾病会导致心动过缓。甲减患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心肌炎患者可能使用辅酶Q10、曲美他嗪等营养心肌药物。需针对原发病进行系统治疗。
5、心脏起搏器植入严重窦房结功能障碍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能需安装双腔起搏器或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术前需完善动态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评估。
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突然体位改变等诱发因素。饮食注意少食多餐,限制浓茶咖啡摄入。定期监测心率血压,记录症状变化。若出现晕厥、持续乏力需立即就医。运动员等生理性心动过缓若无症状可观察,但中老年人群需警惕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