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通常可以预防,主要通过定期眼科检查、控制眼压、避免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高危人群筛查等方式实现。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早期干预对预防视力丧失至关重要。
1、定期眼科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包括眼压测量、眼底照相、视野检查在内的全面眼科评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无明显症状,只有专业检查才能发现视盘改变或眼压异常。闭角型青光眼高危者需通过前房角镜检查评估解剖结构风险。
2、控制眼压眼压升高是青光眼主要可控危险因素。保持规律有氧运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睡眠时抬高床头等措施有助于生理性降眼压。已确诊高眼压症者需遵医嘱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等滴眼液进行医学干预。
3、避免危险因素长时间俯头位工作可能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会导致继发性青光眼。高度近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防控,这些全身因素可能加速视神经损伤进程。
4、健康生活方式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深色蔬菜水果有助于保护视神经细胞。吸烟会加重视网膜微循环障碍,尼古丁可使眼压短暂升高。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可能通过交感神经影响房水动力学平衡。
5、高危人群筛查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3-5倍,建议提前至30岁开始监测。非洲裔人群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显著增高,亚洲人群闭角型青光眼更为常见。远视眼患者前房较浅,需警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可能。
青光眼预防需建立三级防控体系:一级预防针对全人群普及眼健康知识,二级预防重点监测高危人群,三级预防对已确诊患者延缓疾病进展。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阅读时光线充足,避免在暗室长时间停留,使用电子设备时定时远眺放松调节。出现虹视、眼胀、头痛等前驱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24小时内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建议将眼底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早期发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等细微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