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毒症和慢性尿毒症可通过起病速度、病程进展、肾功能损害程度及病因进行区分。急性尿毒症主要由急性肾损伤引起,表现为短期内肾功能急剧下降;慢性尿毒症则因慢性肾脏病长期进展导致肾功能不可逆丧失。
1、起病速度急性尿毒症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快速出现症状,如少尿或无尿、水肿、恶心呕吐等。常见诱因包括严重脱水、感染、药物中毒或尿路梗阻。慢性尿毒症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或夜尿增多,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缓慢下降,症状逐渐加重。
2、病程进展急性尿毒症病程较短,若及时解除诱因,肾功能可能完全或部分恢复。慢性尿毒症病程超过3个月,肾脏结构持续纤维化,即使干预也无法逆转肾功能,最终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
3、肾功能指标急性尿毒症患者血肌酐短期内上升超过基础值50%或绝对值超过354μmol/L,超声检查常显示肾脏体积正常或增大。慢性尿毒症患者血肌酐持续升高伴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超声可见肾脏萎缩且皮质变薄。
4、病因差异急性尿毒症多由肾前性因素如大出血、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或肾后性梗阻如结石导致。慢性尿毒症常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长期慢性疾病。
5、治疗方向急性尿毒症需针对原发病因治疗,如补液、抗感染或解除梗阻,必要时临时透析。慢性尿毒症需长期管理并发症如贫血和骨病,规律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条件允许时可考虑肾移植。
对于疑似尿毒症患者,建议立即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及尿常规,完善肾脏超声评估结构变化。日常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限制高钾高磷饮食,定期监测肾功能。急性发作时须急诊处理,慢性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由肾内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