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骨质疏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怎么治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兰军良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骨质疏松症多晒太阳有好处吗

骨质疏松症患者多晒太阳有明确益处。阳光照射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进而提升钙吸收效率,改善骨密度。具体作用机制包括紫外线B波段激活皮肤7-脱氢胆固醇转化、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磷吸收、调节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等。

1、促进维生素D合成:

人体90%的维生素D需通过阳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每周3-4次、每次15-30分钟的阳光暴露暴露面部和手臂,可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30-50纳克/毫升的理想范围。维生素D作为钙代谢调节的核心激素前体,直接影响成骨细胞活性。

2、增强钙质吸收:

活性维生素D可刺激小肠上皮细胞钙结合蛋白表达,使膳食钙吸收率从10-15%提升至30-40%。临床研究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每升高10纳克/毫升,髋部骨折风险降低20%。同时能减少尿钙排泄,维持钙磷代谢平衡。

3、抑制骨吸收作用:

维生素D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甲状旁腺激素过度分泌,减少破骨细胞活化。阳光照射充足的老年人,其骨转换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显著低于日照不足者,表明骨吸收活动得到有效控制。

4、改善肌肉功能:

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骨骼肌,适当日照可改善Ⅱ型肌纤维功能。研究发现每日接受30分钟日照的老年人,其握力增加12%、跌倒风险降低22%,这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5、调节免疫平衡:

紫外线照射可诱导皮肤产生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物质,如骨保护素。这类物质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减轻慢性低度炎症对骨代谢的负面影响,尤其对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具有延缓效果。

建议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的温和时段进行日光浴,避免强烈阳光灼伤皮肤。同时需保证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或等效乳制品,配合快走、太极等负重运动。注意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冬季日照不足地区可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或沙丁鱼。

相关科普 更多

病因 症状 护理 治疗 诊断 饮食 概况 用药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骨质疏松的五大原因

骨质疏松的五大原因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

腰椎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女性

腰椎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女性

骨女性骨质疏松的症状吃什么食物

骨女性骨质疏松的症状吃什么食物

腰椎骨质疏松什么症状

腰椎骨质疏松什么症状

女人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

女人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

六十岁女人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六十岁女人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造成骨质疏松的三大原因 骨质疏松的护理方法介绍

造成骨质疏松的三大原因 骨质疏松的护理方法介绍

如何对骨质疏松进行护理 远离骨质疏松要多晒太阳

如何对骨质疏松进行护理 远离骨质疏松要多晒太阳

如何做好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工作

如何做好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工作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护理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护理

严重骨质疏松怎样治疗最好

严重骨质疏松怎样治疗最好

重度骨质疏松怎么治疗好得快

重度骨质疏松怎么治疗好得快

重度骨质疏松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重度骨质疏松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重度骨质疏松怎么治疗才有效果

重度骨质疏松怎么治疗才有效果

骨质疏松应该如何进行诊断

骨质疏松应该如何进行诊断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什么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什么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几点诊断小知识

骨质疏松症的几点诊断小知识

预防骨质疏松吃钙片吃几个月为好呢

预防骨质疏松吃钙片吃几个月为好呢

骨质疏松应该吃什么食物可以补回来

骨质疏松应该吃什么食物可以补回来

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药增加骨密度

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药增加骨密度

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钙片补钙最好

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钙片补钙最好

骨质疏松针剂怎么补最快效果最佳的

骨质疏松针剂怎么补最快效果最佳的

单纯补钙能不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

单纯补钙能不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

钙片什么时候吃吸收能预防骨质疏松

钙片什么时候吃吸收能预防骨质疏松

单纯补钙有能不能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

单纯补钙有能不能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

轻度废用性骨质疏松如何用药

轻度废用性骨质疏松如何用药

老年骨质疏松用药久了会增生吗

老年骨质疏松用药久了会增生吗

骨质疏松用药指南

骨质疏松用药指南

骨质疏松吃什么中药?熟地黄治疗腰膝酸软

骨质疏松吃什么中药?熟地黄治疗腰膝酸软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肝病 沙眼 白色糠疹 胃酸过多 创伤性青光眼 梗阻性脑积水 醛固酮缺乏症 生脓性肉芽肿 甲状腺功能异常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