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夏季咳嗽与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变化及过敏原增多有关,需通过药物控制、环境调节和生活方式改善缓解症状。
1. 环境因素影响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易滋生霉菌、尘螨等过敏原,空调冷风刺激呼吸道黏膜。建议保持室内湿度5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过敏原。
2. 病理反应加重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敏感性增加,温差变化引发咳嗽反射。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祛痰药(如氨溴索)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3.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冷饮直接刺激咽喉,选择温蜂蜜水或罗汉果茶润喉。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5分钟/次)或快走(30分钟/天),增强膈肌力量。饮食增加白萝卜、银耳等润肺食材,减少辛辣油炸食物。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夏季需重点关注环境湿度和温度稳定性,结合药物与呼吸锻炼控制症状,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黄脓痰,应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排除感染。
小儿慢性支气管炎需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环境清洁、遵医嘱用药。
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应减少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家中定期清扫减少灰尘积聚。室内湿度维持在适宜范围有助于缓解呼吸道不适,可使用加湿器调节。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柑橘类,帮助增强免疫力。急性发作时需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孟鲁司特钠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控制症状。雾化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儿童呼吸状态,出现喘息加重应及时就医。
日常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雾霾天气需减少外出,避免被动吸烟等呼吸道刺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