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化验能查出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标志物等多种健康问题。抽血化验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生化指标、免疫物质等,帮助医生诊断疾病或评估身体状况。
1、感染性疾病抽血化验可通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等指标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如白细胞升高伴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还能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对早期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代谢性疾病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能反映代谢状态。空腹血糖检测可诊断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可能提示高脂血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可发现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血红蛋白降低提示贫血,需结合平均红细胞体积判断贫血类型。血小板异常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异常白细胞形态或数量变化可能提示白血病,需进一步做骨髓穿刺确诊。
4、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五项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能诊断甲亢或甲减。性激素六项可评估生殖内分泌功能,如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异常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皮质醇检测有助于诊断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
5、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升高可能与肝癌相关,癌胚抗原常见于消化道肿瘤,CA125对卵巢癌筛查有一定意义。但肿瘤标志物特异性有限,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部分肿瘤标志物也可用于治疗效果监测和复发评估。
抽血前需保持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采血后按压针眼5分钟防止淤青。若结果异常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复查或进一步检查。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健康问题,但具体检查项目需根据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由医生个性化推荐。
来例假期间一般可以抽血化验,但部分检查项目可能受月经周期影响。月经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干扰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特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血常规、肝功能等常规项目通常不受影响。
月经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处于周期性变化阶段,此时检测性激素六项可能无法反映基础水平。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等指标在月经不同阶段参考值差异较大,非经期2-5天才是性激素检测的理想时段。甲状腺功能检查虽不受月经直接影响,但部分女性经期可能出现暂时性TSH水平波动。凝血功能检测需谨慎,经期生理性纤溶活性增强可能导致D-二聚体等指标假性升高。
血常规、生化全套等基础项目在月经期检测具有可靠性。红细胞计数可能因经血流失轻微下降,但波动幅度通常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指标基本不受月经周期干扰。肿瘤标志物检测中,CA125可能因子宫内膜脱落出现暂时性升高,其他标志物如CEA、AFP则保持稳定。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五项、HIV抗体等不受月经影响。
建议根据检查目的选择合适时间,性激素相关项目尽量避开经期。抽血前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空腹项目需禁食8-12小时。若正在经历严重痛经或经量过多,可告知医生调整检查时间。采血后按压针眼5分钟以上,经期凝血功能变化可能延长止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