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血单上主要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判断贫血。贫血的血液检查指标主要有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计数等。
1、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贫血最常用的指标,成年男性低于120克每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每升可诊断为贫血。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提示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可能由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轻度贫血可能仅表现为疲劳,中重度贫血可出现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成年男性低于4.0×10的12次方每升,女性低于3.5×10的12次方每升提示贫血。红细胞计数减少常见于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贫血类型。长期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导致组织缺氧。
3、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男性低于40%、女性低于35%提示贫血。该指标可反映血液浓缩或稀释状态,降低常见于各种贫血,升高可见于脱水等情况。红细胞压积异常需结合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综合评估。
4、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指单个红细胞平均大小,正常值为80-100飞升。体积减小提示小细胞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体积增大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细胞性贫血。该指标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为病因诊断提供线索。
5、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未成熟红细胞,其计数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正常值为0.5%-1.5%,升高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如溶血性贫血,降低提示造血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动态监测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
发现验血指标异常提示贫血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可适当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避免过度节食和偏食,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过度可能加重贫血症状。贫血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病情变化。
宝宝发烧验血单主要关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比例等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感染类型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以及炎症程度。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提示细菌感染,数值明显增高可能与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相关。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则更倾向病毒感染,如流感、幼儿急疹等。但部分严重细菌感染也可能出现白细胞降低,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细菌感染,若同时伴随杆状核细胞增多提示急性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见于病毒感染或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需警惕骨髓抑制可能。
3、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敏感炎症指标,细菌感染时通常明显升高,数值越高提示炎症越重。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但部分重症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该指标显著增高。
4、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多见于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某些特殊细菌感染如百日咳也会出现淋巴细胞增高。婴幼儿淋巴细胞生理性偏高需与病理性增高鉴别。
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川崎病等特殊疾病,增高则常见于急性感染恢复期。持续异常需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数值波动需结合临床表现动态观察。
家长拿到验血报告后不要自行解读,应及时交由医生结合宝宝体温曲线、精神状态、皮疹等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发热期间注意保持室内通风,给宝宝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选择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避免捂热出汗。若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血常规复查时间应遵循医嘱,通常急性感染后需要复查确认炎症指标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