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激素是由甲状旁腺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主要参与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平衡,维持骨骼健康和神经肌肉功能正常。
1、调节血钙水平甲状旁腺激素通过促进破骨细胞活性,加速骨钙释放入血,同时增加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尿钙排泄。该作用能快速提升低血钙状态,防止手足抽搐等低钙症状发生。当血钙浓度恢复正常后,激素分泌会通过负反馈机制减少。
2、影响磷代谢该激素可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增加尿磷排出量。这种排磷作用与升钙效应协同,避免因血钙升高导致磷酸钙沉积。长期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引起低磷血症,影响骨骼矿化和能量代谢。
3、激活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能刺激肾脏将25-羟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更高的1,25-二羟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与甲状旁腺激素形成调节钙磷代谢的重要轴系。这种协同作用对儿童骨骼发育尤为重要。
4、维持骨骼稳态生理剂量下激素通过刺激成骨细胞间接促进骨形成,但长期过量分泌会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这种双向调节作用既保障骨骼的钙库功能,又避免过度骨流失引发骨质疏松或纤维性骨炎。
5、调控其他功能该激素还参与调节心血管张力、胰岛素分泌等过程。异常升高的激素水平可能引起血管钙化、高血压等并发症。部分肿瘤组织会异位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产生类似病理效应。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摄入乳制品、豆制品等富钙食物,适度晒太阳帮助维生素D合成。出现反复骨折、肾结石或血钙异常时,应及时检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骨质疏松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和骨密度监测,避免自行服用钙剂或维生素D补充剂。
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后方的上下极,通常为4个黄豆大小的内分泌腺体。
甲状旁腺紧贴甲状腺背面,多数情况下分为上下两对。上甲状旁腺多位于甲状腺上极后方,靠近环状软骨水平。下甲状旁腺位置变异较大,可能位于甲状腺下极附近、胸腺内或纵隔上部。腺体呈扁椭圆形,长约3-8毫米,宽约2-5毫米,外观呈黄褐色。其血供主要来自甲状腺下动脉,静脉回流至甲状腺静脉丛。甲状旁腺通过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调节钙磷代谢,当腺体位置异常时可能增加甲状腺手术中误伤风险。
日常需注意维持钙和维生素D的均衡摄入,避免血钙水平剧烈波动。若出现手足抽搐、骨痛或反复肾结石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甲状旁腺功能。进行颈部手术前应通过超声或核素显像明确腺体位置,术后需监测血钙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