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镜检查等方式确诊,具体方法主要有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X线检查、肌电图检查、关节造影。
1、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清晰显示肌腱撕裂程度和范围。该检查无辐射,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同时评估肩关节周围肌肉、滑囊等结构。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检查时间约20-30分钟。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具有实时动态观察优势,能评估肌腱运动状态下的损伤情况。检查过程无创便捷,可重复操作,适用于肌腱部分撕裂和滑囊炎的诊断。检查时需要患者配合做特定肩部动作。
3、X线检查:
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骨折、骨赘形成等骨性病变。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肌腱损伤,但能观察肩峰形态和肱骨头上移等间接征象。检查前需去除颈部饰品,孕妇需提前告知
4、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评估神经肌肉功能,可鉴别神经源性肩痛。检查时将电极针插入特定肌肉,能判断肩胛上神经是否受压。检查过程可能有轻微不适,但能明确神经损伤程度。
5、关节造影:
关节造影是在X线引导下向关节腔注入造影剂,能显示肌腱全层撕裂。该检查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可能出现造影剂过敏反应。目前已逐渐被磁共振成像替代,但仍适用于某些特殊病例。
确诊肩袖损伤后应避免提重物和过度外展动作,急性期可冰敷缓解疼痛。建议进行钟摆运动等低强度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肩关节活动度。日常注意保持正确坐姿,睡眠时避免患侧受压。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有助于肌腱修复,可适量食用鱼类、蛋类及新鲜果蔬。恢复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查,根据损伤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方案。
肩袖损伤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封闭注射、关节镜手术等方式治疗。肩袖损伤通常由外伤、慢性劳损、退行性变、骨赘刺激、血供不足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肩关节活动,使用三角巾或支具固定2-3周。避免提重物及过度外展动作,防止肌腱断端进一步分离。睡眠时在患侧手臂下垫枕头保持肩关节轻度内旋位,有助于减轻疼痛。
2、物理治疗炎症缓解后开始钟摆训练、爬墙练习等康复锻炼。超声波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冲击波治疗能刺激肌腱修复。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肌肉痉挛。
3、药物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能减轻局部肿胀。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合并肌肉痉挛时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封闭注射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年注射不超过3次,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注射后需观察是否出现面部潮红、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
5、关节镜手术完全性肌腱断裂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术后佩戴外展支具6周,逐步进行被动-助力-主动活动度训练。术后3个月禁止投掷、游泳等大幅度肩部运动。
治疗期间应保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2-1.5克,多食用鱼类、蛋清等优质蛋白。康复期可进行弹力带抗阻训练,从0.5公斤阻力开始渐进增加。避免长时间保持手臂高举姿势,使用电脑时注意调整座椅高度使肘关节自然下垂。定期复查核磁共振评估肌腱愈合情况,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