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建议挂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可能由外伤、慢性劳损、退行性变、钙化性肌腱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因素引起。
1、骨科骨科是处理肩袖损伤的常规科室,尤其适合急性外伤或伴随骨折的情况。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X线或磁共振成像明确损伤程度,对部分撕裂可能建议佩戴肩关节支具固定,完全断裂则需关节镜手术修复。骨科同时能处理继发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2、运动医学科运动医学科更专注于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适合运动相关或慢性劳损型肩袖损伤。该科室常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体外冲击波等特色疗法,并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恢复肩关节稳定性与活动度。
就诊前可准备详细病史资料,包括疼痛诱因、持续时间及既往治疗记录。避免患侧提重物或过度外展动作,急性期可用冰袋冷敷缓解肿胀。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钟摆运动等低强度锻炼,逐步改善肩关节功能。
肩袖损伤支具佩戴需根据损伤程度和医生建议调整固定方式,主要步骤包括调整松紧度、固定肩关节位置、检查舒适度等。
1、调整松紧度佩戴前需将支具魔术贴或绑带完全松开,将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后套入支具。先固定肘关节下方绑带,保持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肩部固定带需在锁骨和肩胛骨位置形成交叉固定,松紧度以限制肩关节外展但不压迫腋窝神经为准。初次佩戴后需活动手指观察是否有麻木感,若出现需立即调整。
2、固定肩关节位置急性期需将支具调节至肩关节内旋15-30度、前屈30度体位,通过可调节金属条维持该角度。夜间睡眠时需保持支具中立位固定,避免无意识翻身导致二次损伤。康复期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调整至功能位,但外展角度不得超过45度。支具的胸廓固定带应贴合肋骨轮廓,防止支具移位影响制动效果。
3、检查舒适度佩戴后需检查腋窝处是否留有2-3指空间,防止臂丛神经受压。肩峰部位衬垫需完全覆盖骨突处,避免摩擦导致皮肤破损。每日需检查皮肤是否有压红或过敏现象,可在支具内侧加装纯棉衬垫。洗澡时取下支具后需观察肩关节是否出现异常肿胀,重新佩戴前需待皮肤完全干燥。
4、日常维护支具塑料部件每周用酒精棉片消毒一次,织物部分用中性洗涤剂手洗后阴干。金属关节处每月滴加润滑油保持灵活性。发现魔术贴粘性下降或绑带弹性疲劳时需及时更换配件。佩戴期间避免接触热源或尖锐物品,防止材料变形失效。
5、过渡期管理康复中后期可改用弹性绑带式支具,每日佩戴时间逐步从全天缩短至4-6小时。去除支具前需先进行肩关节主动助力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完全脱支具后仍需在运动时使用肌内效贴布保护,持续强化冈上肌和肩胛下肌力量训练。
肩袖损伤支具需持续佩戴4-6周,期间每周复查调整固定角度。保持每日3-5次手指握拳练习预防血栓,睡眠时用枕头支撑患肢减轻水肿。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促进肌腱修复,避免吸烟饮酒影响组织愈合。若出现支具松动、皮肤溃疡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