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套取了以后牙龈出血可能与牙龈炎、牙周炎、牙套压迫损伤、口腔卫生不良、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牙周治疗等方式改善。
1、牙龈炎长期佩戴牙套可能因清洁困难导致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触碰易出血。需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细菌,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日常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牙龈边缘,避免食物残渣滞留。
2、牙周炎牙套拆除后若发现牙周袋加深伴出血,可能已发展为牙周炎。与牙结石刺激和免疫反应有关,可能出现牙齿松动。需进行龈下刮治清除菌斑,局部涂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严重时需口服甲硝唑片控制感染。
3、机械性损伤拆除牙套过程中器械可能划伤牙龈,或长期矫治器压迫导致局部黏膜脆弱。表现为创面鲜红渗血。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避免24小时内刷牙刺激创面。
4、口腔卫生不良矫治期间若清洁不彻底,牙菌斑长期刺激会使牙龈处于充血状态。拆除后轻微触碰即出血。建议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辅以牙间隙刷清洁托槽黏接处残留的软垢。
5、凝血异常少数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或存在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出现持续渗血。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片止血,同时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建议拆除牙套后使用冲牙器清洁牙缝,避免进食过硬过烫食物。选择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帮助牙龈修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出血持续超过3天或伴明显肿痛,需及时就诊排除牙周脓肿等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