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发作的症状主要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或细菌感染引起,需及时就医治疗。
1、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炎早期疼痛多出现在上腹部或脐周,表现为隐痛或钝痛,随着炎症发展,疼痛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麦氏点附近。疼痛可能持续加重,咳嗽或活动时加剧。该症状与内脏神经反射和炎症局部刺激有关,需通过血常规和腹部超声辅助诊断。
2、恶心呕吐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多发生在腹痛之后。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伴随脱水症状。这种胃肠道反应由炎症刺激腹膜和自主神经导致,需与胃肠炎鉴别。呕吐频繁者需静脉补液支持。
3、发热患者体温通常升高至37.5-38.5摄氏度,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可能出现高热。发热由炎症介质释放引发全身反应所致,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儿童患者发热症状往往更为显著。
4、食欲减退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食欲不振甚至厌食,这是腹膜受刺激后的典型全身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因腹胀拒绝进食,长期未进食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需通过静脉营养补充能量。
5、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医生触诊时右下腹麦氏点会出现明显压痛,抬手瞬间疼痛加剧称为反跳痛,提示腹膜炎症。患者常采取屈髋体位缓解疼痛,腹肌紧张程度与炎症严重度相关。该体征是诊断阑尾炎的重要依据。
出现疑似阑尾炎症状时应立即禁食禁水,避免按压腹部,采取半卧位减轻疼痛。建议尽快到急诊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腹部CT等检查明确诊断。轻症可尝试抗生素保守治疗,但多数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普食,避免剧烈运动2-4周,定期复查切口愈合情况。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诱发胃肠功能紊乱。
慢性阑尾炎对身体的危害通常较小,但若反复发作或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局部粘连、脓肿等并发症。慢性阑尾炎多由急性阑尾炎迁延不愈或反复感染导致,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慢性阑尾炎患者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表现为间歇性右下腹隐痛或胀痛,可能伴随食欲减退、轻度恶心等胃肠功能紊乱。此类症状通常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如头孢克肟片、甲硝唑片或热敷缓解,对日常生活影响有限。但若长期忽视,炎症可能刺激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增加后续手术难度。
少数患者可能因抵抗力下降或细菌毒力增强导致炎症急性发作,甚至进展为阑尾周围脓肿、穿孔等严重情况。此时可能出现持续剧烈腹痛、发热、腹膜刺激征等表现,需紧急手术干预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反复炎症刺激还可能增加肠梗阻风险,尤其老年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者更需警惕。
慢性阑尾炎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及剧烈运动,饮食以低脂、易消化为主,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腐。若腹痛频率增加或程度加重,须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或CT有助于监测炎症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