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黑便等。消化性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损伤、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胃镜检查确诊。
1、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钝痛、灼痛或饥饿样不适感。疼痛具有周期性,常与进食相关,胃溃疡疼痛多出现在餐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多发生于空腹时或夜间。疼痛可能与胃酸刺激溃疡面有关,服用抑酸药或进食可暂时缓解。若疼痛持续加重或放射至背部,需警惕溃疡穿孔可能。
2、反酸反酸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常伴有烧灼感。消化性溃疡患者因胃酸分泌异常及胃排空障碍易出现反酸,平卧或弯腰时症状加重。长期反酸可能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建议避免饱餐后立即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减少高脂饮食摄入。
3、嗳气嗳气是胃内气体经口腔排出的现象,消化性溃疡患者因胃肠动力紊乱、胃内产气增多频繁出现嗳气。部分患者嗳气伴随腐臭味,可能与胃内食物滞留发酵有关。改善进食习惯如细嚼慢咽、避免碳酸饮料可减轻症状,若嗳气伴随持续腹胀需排除胃排空障碍。
4、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多发生于溃疡活动期,因炎症刺激或幽门梗阻导致。呕吐物可能含未消化食物或咖啡样物质,后者提示溃疡出血。频繁呕吐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液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根除治疗后可显著改善症状。
5、黑便黑便表现为柏油样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现。消化性溃疡侵蚀血管时,血液在肠道内氧化形成硫化铁导致粪便变黑。少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大量出血时可伴随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出现黑便需立即就医,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并止血。
消化性溃疡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浓茶咖啡,戒烟限酒。日常可适量食用南瓜、山药等保护胃黏膜的食物,但需注意个体差异。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胃镜。若出现呕血、剧烈腹痛、持续黑便等急症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治疗期间禁用阿司匹林等损伤胃黏膜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需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
高压氧可作为消化性溃疡的辅助治疗手段,主要用于促进溃疡愈合和缓解症状。消化性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反酸、嗳气等症状。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组织氧分压,改善黏膜血流和修复能力,但需结合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综合干预。
高压氧治疗能增加溃疡周围组织的氧供应,加速受损黏膜的修复过程。高压环境下溶解于血液的氧浓度显著提升,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对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溃疡,或伴有局部缺血表现的病例,高压氧可缩短愈合时间。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氧中毒等不良反应,通常采用1.5-2个大气压的氧浓度,每次治疗持续60-90分钟。
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未经控制的高热或活动性出血患者不宜接受高压氧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耳气压伤、视觉暂时性调节障碍等并发症,需在专业医师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方案。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溃疡患者,仍需规范进行抗生素联合抑酸药的四联疗法,高压氧仅作为辅助手段。治疗期间应避免吸烟、饮酒及刺激性饮食,定期复查胃镜评估疗效。
消化性溃疡患者除高压氧治疗外,需长期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等,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控制症状。日常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若出现黑便或呕血需立即就医。高压氧治疗结束后仍需持续用药至溃疡完全愈合,并定期随访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