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确诊通常需要结合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主要有阴道分泌物检查、血液检查、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宫颈分泌物培养五种方式。
1、阴道分泌物检查:
通过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类型。常见致病菌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检查时需注意避开月经期,取样前24小时避免性生活及阴道冲洗。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观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情况,C反应蛋白和血沉指标能反映炎症程度。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血红蛋白下降,提示需住院治疗。
3、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附件区积液、输卵管增粗等病变。对于肥胖患者或未婚女性可采用经腹部超声,但分辨率较低。超声检查无创且可重复操作,是重要筛查手段。
4、腹腔镜检查:
作为诊断金标准,能直接观察盆腔脏器充血、脓性渗出等病变,同时可进行粘连松解等治疗。适用于病情复杂、常规检查无法确诊或需鉴别宫外孕等急腹症的情况。
5、宫颈分泌物培养:
通过宫颈管取材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能精准识别致病菌并指导抗生素选择。检查前应避免使用阴道药物,取样时可能引起轻微不适但无创口。
确诊盆腔炎后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日常保持会阴清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急性期可进行盆底热敷缓解疼痛,恢复期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应及时复诊,防止炎症扩散导致输卵管粘连或不孕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