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一般分为五期,按照病情发展程度从轻到重依次为肾小球高滤过期、静息期、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蛋白尿期和终末期肾病。
肾小球高滤过期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脏体积增大,此时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尿常规检查结果也正常。静息期是第二期,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或间歇性增高。微量白蛋白尿期属于第三期,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高,但尿常规检查蛋白仍为阴性,此期是干预治疗的关键时期。临床蛋白尿期是第四期,尿常规检查可检出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终末期肾病为第五期,肾功能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患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到肾内科随诊,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早期发现和干预对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至关重要。
糖尿病肾病高钾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血液透析、纠正酸中毒和去除诱因等方式。糖尿病肾病高钾血症可能与肾功能不全、药物影响、代谢性酸中毒、高钾饮食和细胞破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心电图异常和心脏骤停等症状。
1、调整饮食限制高钾食物摄入是基础治疗手段,需避免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含钾量高的蔬菜水果。每日钾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烹饪时可用水浸泡或焯煮减少食物中钾含量。同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低钾高蛋白食物。合并水肿患者需同步限制钠盐摄入。
2、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聚苯乙烯磺酸钠散等钾结合树脂促进肠道排钾,或注射胰岛素葡萄糖溶液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严重心律失常时需静脉注射钙剂拮抗高钾对心肌的毒性。禁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片,必要时改用呋塞米片等排钾利尿剂。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钾及心电图变化。
3、血液透析当血钾超过6.5mmol/L或出现严重心电图异常时需紧急透析。血液透析能快速清除血中过量钾离子,每次治疗可清除200-400毫克当量钾。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需建立长期透析方案,根据残余肾功能调整透析频率。治疗期间需监测透析前后血钾波动,预防透析后低钾血症。
4、纠正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会加重高钾血症,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治疗目标为维持动脉血pH值在7.35-7.45范围,同时需监测血钙防止低钙抽搐。对于轻度酸中毒患者,可口服枸橼酸钾颗粒调节酸碱平衡。纠正酸中毒后细胞内外钾离子重新分布,常伴随血钾自然下降。
5、去除诱因需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升高血钾的药物。控制血糖波动避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发高钾。处理创伤、感染等导致细胞大量破坏的诱因。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需补充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定期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调整降糖方案预防复发。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建立长期血钾监测机制,每周至少检测1次电解质。选择低钾替代盐调味,避免使用含钾的食盐替代品。运动时注意补水但忌用含钾运动饮料。出现手指麻木、心率减慢等异常时需立即就医。保持血糖血压达标可延缓肾功能恶化,从根本上预防高钾血症发生。日常记录饮食和症状变化,复诊时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