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典型表现为右下腹疼痛,但初期可能出现左腹或上腹部不适。阑尾炎疼痛特点主要有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伴随胃肠道症状、发热等表现。
1、转移性右下腹痛:
约70%患者早期出现脐周或上腹部隐痛,6-8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这种特征性转移痛是因炎症初期刺激内脏神经,后期波及壁层腹膜所致。需注意少数特殊体位阑尾可能引发异位疼痛。
2、麦氏点压痛:
右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存在明显压痛,这是阑尾体表投影位置。检查时可出现肌卫和反跳痛,提示腹膜刺激征。压痛程度与炎症严重度相关,化脓性阑尾炎压痛更显著。
3、反跳痛:
按压腹部后突然抬手时疼痛加剧,说明炎症已波及壁层腹膜。该体征是诊断重要依据,但老年人或肥胖者可能表现不典型。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胃肠道症状:
多数患者伴随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约30%出现腹泻或便秘。由于阑尾与肠道神经反射关联,炎症可能引起肠蠕动紊乱。但需注意与胃肠炎鉴别。
5、发热:
体温通常升至37.5-38.5℃,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可能出现高热。发热程度反映病情进展,但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可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升高是重要辅助诊断指标。
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禁食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热敷腹部。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腹部保暖,及时治疗肠道感染;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但运动后忌立即进食冷饮。术后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膳食纤维,预防肠粘连发生。
阑尾炎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主要与神经反射和炎症扩散有关。阑尾位于右下腹麦氏点区域,早期炎症刺激内脏神经引起脐周或上腹隐痛,随着炎症加重累及腹膜壁层神经,疼痛固定于右下腹。
阑尾炎初期炎症刺激内脏神经,内脏神经对疼痛定位不精确,常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弥漫性钝痛。此时患者可能误以为是胃肠不适。随着炎症进展,渗出物刺激腹膜壁层躯体神经,这类神经对疼痛定位准确,导致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麦氏点位置。这种转移性腹痛是阑尾炎的典型特征,约70%患者会出现该表现。
少数特殊情况下,内脏神经异常敏感者可能持续表现为脐周疼痛,而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妊娠期女性由于子宫推移阑尾,疼痛可能出现在右上腹。内脏转位患者的疼痛部位则与正常解剖位置相反。这些特殊情况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若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恶心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排查阑尾炎。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切除,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日常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规律作息有助于降低胃肠功能紊乱诱发的阑尾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