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偏低时可适量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主要有鸡蛋、牛奶、鱼肉、大豆制品、瘦肉等。若存在基础疾病需配合医生治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等药物。
一、食物1、鸡蛋鸡蛋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生物利用率高。每100克鸡蛋约含12克蛋白质,建议每日摄入1-2个水煮蛋或蒸蛋,避免油炸以保留营养。胃肠功能较弱者可选择蛋羹形式。
2、牛奶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均为优质蛋白来源,300毫升牛奶约提供9克蛋白质。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用低乳糖舒化奶或酸奶,合并肾功能异常者需控制每日摄入量。
3、鱼肉三文鱼、鳕鱼等深海鱼富含易消化的动物蛋白,每100克约含20克蛋白质,同时提供ω-3脂肪酸。建议采用清蒸、炖煮方式,每周食用3-4次,每次100-150克。
4、大豆制品豆腐、豆浆等植物蛋白含大豆分离蛋白,100克北豆腐约含8克蛋白质。适合素食者补充,但需注意与谷物搭配提高氨基酸利用率。痛风患者应限制摄入量。
5、瘦肉鸡胸肉、牛里脊等瘦肉每100克含20-25克蛋白质,建议去皮后采用水煮、快炒方式。合并高尿酸血症者需控制红肉摄入,优先选择白肉。
二、药物1、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用于严重低蛋白血症或大面积烧伤患者,需静脉输注。使用前需评估肝功能、肾功能及心功能,避免循环负荷过重。不可自行购买使用。
2、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含18种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适用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需监测血氨水平,肝性脑病患者禁用。
3、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适用于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低蛋白患者,可同时补充蛋白质和铁元素。服药后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
4、肠内营养粉剂含乳清蛋白、麦芽糊精等成分,作为饮食不足时的营养补充。冲泡时注意水温不超过50℃,避免蛋白变性。
5、酪蛋白磷酸肽钙促进蛋白质吸收的辅助制剂,尤其适合老年患者。需与主餐同服,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钙浓度。
日常饮食应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蛋白质摄入,分3-4餐均匀分配。烹饪时减少煎炸,多采用蒸煮方式保留营养。合并肝病、肾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蛋白质摄入种类和量,定期复查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出现下肢水肿、乏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人血白蛋白的输注天数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及医生评估决定,通常不建议长期连续使用。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或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短期输注常见于急性重症患者,如严重烧伤、肝硬化腹水或大手术后。临床通常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尿量、水肿程度等指标调整输注方案,多数情况下连续输注不超过5-7天。若患者存在慢性肝肾疾病等需长期管理的情况,可能采用间歇性输注而非每日连续使用,以避免容量负荷过重或代谢异常。输注期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心肺功能及凝血状态,防止肺水肿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极少数情况下,如终末期肝病等待移植或特定肿瘤治疗期间,可能延长输注周期,但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医疗方案。任何超出一周以上的连续输注均需由多学科团队评估风险收益比,并动态调整剂量与频次。
使用人血白蛋白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避免高盐饮食以减少水钠潴留风险。若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或肢体水肿加重,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及家属不可自行决定输注天数或剂量,须完全遵从医嘱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