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全科

慢性再障怎么治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刘爱华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再障贫血是什么病

再障贫血一般是指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可能与免疫异常、化学药物、病毒感染、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免疫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患者体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造血干细胞,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损。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环孢素软胶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注射液、司坦唑醇片等药物调节免疫功能,同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2、化学药物

长期接触苯类化合物或使用氯霉素等药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反复感染等症状。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十一酸睾酮软胶囊等促进造血,必要时需输血支持。

3、病毒感染

部分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EB病毒等可能损伤造血干细胞,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伴随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分散片,同时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甲泼尼龙片,严重者需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4、电离辐射

大剂量电离辐射暴露可破坏骨髓微环境,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伴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需脱离辐射源,使用促造血药物如达那唑胶囊,配合成分输血,重度患者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5、遗传因素

少数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遗传基因缺陷有关,如范可尼贫血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多伴有发育畸形、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治疗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可能需使用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或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日常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感染;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鸡蛋、西蓝花;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象和骨髓象。出现发热、出血加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结肠憩室 类天疱疮 慢性咽炎 丛状血管瘤 跟骨骨髓炎 颈椎半脱位 腭咽闭合不全 荨麻疹性血管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匐行穿孔性弹性组织变性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