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一般可以排出直径小于5毫米的泌尿系结石。结石能否排出主要取决于结石大小、位置、形状、输尿管通畅度、患者饮水量等因素。
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在充分饮水后,可能随尿液自然排出。这类小结石通过输尿管时较少引发严重梗阻,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至每日2000毫升以上,配合适度跳跃运动,有助于促进结石移动。排尿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尿痛或血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警惕结石卡顿在输尿管狭窄处引发肾绞痛,表现为突发性腰背部剧烈疼痛。
直径超过5毫米的结石通常难以自行排出。较大结石易在输尿管三个生理狭窄处形成嵌顿,导致肾盂积水或尿路感染。此时单纯增加排尿量效果有限,需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等医疗干预。若结石合并发热、持续血尿或肾功能异常,须立即就医处理。
泌尿系结石患者日常应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量,均匀分配在全天饮用。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适当控制钠盐和动物蛋白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动态,出现腰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诊。结石成分分析可指导针对性饮食调整,预防复发。
男性排尿时尿疼可能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路结石等因素有关。
尿路感染是尿疼的常见原因,细菌侵入尿道后引发炎症反应,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导致排尿疼痛,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前列腺炎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前列腺充血肿胀压迫尿道产生刺痛感,部分患者会出现会阴部胀痛。尿路结石移动时划伤尿道黏膜或堵塞尿道,排尿时出现刀割样疼痛,可能伴有血尿或排尿中断。
尿疼期间应增加每日饮水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