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疼痛可能与手术创伤、支架刺激、血管痉挛、心理因素或术后并发症有关。介入治疗后的疼痛主要有手术部位疼痛、胸部隐痛、牵涉痛等表现,需结合具体原因针对性处理。
1、手术创伤介入治疗需通过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建立通道,导管操作可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局部淤血、组织水肿会压迫神经末梢,表现为穿刺点周围胀痛或跳痛。术后24小时内可采用冰袋间断冷敷减轻肿胀,避免穿刺侧肢体过度用力。若出现皮肤青紫范围扩大或剧烈疼痛,需警惕血肿形成。
2、支架刺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可能刺激血管壁,尤其金属支架在血管弯曲处可能产生持续摩擦感。部分患者对支架材料敏感,会出现胸部闷痛或灼热感,这种疼痛多与体位变化相关。支架内血栓形成时疼痛呈压榨性,伴随冷汗等症状,需立即复查冠脉造影。
3、血管痉挛导管操作或支架释放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表现为突发胸骨后紧缩样疼痛,与心绞痛发作相似。寒冷刺激、情绪激动或吸烟可能加重痉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通常可缓解。反复发作需使用地尔硫卓缓释片等钙通道阻滞剂。
4、心理因素部分患者因对手术过度担忧产生躯体化反应,出现非特异性胸痛或背部放射痛。这种疼痛特点为位置不固定、与活动无关,伴随焦虑失眠等症状。心理疏导联合放松训练可改善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
5、术后并发症冠状动脉夹层、穿孔或支架脱落等严重并发症会引起剧烈胸痛,多伴随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表现。腹膜后血肿可引起腰背部撕裂样疼痛,与穿刺点出血量不成比例。这些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进行介入手术修复。
介入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术后1周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控制钠盐摄入,戒烟限酒。遵医嘱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感染征兆,需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