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的药物主要有含麻黄碱类复方感冒药、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拟交感胺类滴鼻剂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升高血压或干扰降压药效果加重病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1、含麻黄碱类复方感冒药麻黄碱能收缩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常见于复方感冒制剂如氨酚伪麻美芬片、酚麻美敏片等。高血压患者感冒时应选择不含麻黄碱的替代药物,如连花清瘟胶囊或板蓝根颗粒。合并鼻塞时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避免含羟甲唑啉的血管收缩剂。
2、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水钠潴留和血管收缩。长期使用可能抵消降压药效果,尤其对合并肾损害的高血压患者风险更高。疼痛管理可考虑对乙酰氨基酚片,但需控制每日用量。
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通过促进钠重吸收和血管敏感性增加血压,短期使用即可引起血压波动。必须使用时需监测血压并调整降压方案,如将缬沙坦胶囊剂量增加或联用氢氯噻嗪片。
4、口服避孕药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可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育龄期女性高血压患者建议改用避孕套或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已使用者应每3个月复查血压,必要时更换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等强化降压方案。
5、拟交感胺类滴鼻剂萘甲唑啉滴鼻液等减充血剂通过α受体激动作用升高血压,过敏性鼻炎患者推荐改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合并鼻息肉者可短期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同时加强家庭血压监测频率。
高血压患者日常应建立用药记录本,包含所有正在使用的处方药、非处方药及保健品。购买新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中"禁忌症"和"药物相互作用"栏目,避免选择标注"高血压患者慎用"的药品。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药物影响,若发现血压异常波动应及时与心血管内科沟通调整治疗方案。饮食上注意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适当增加含钾丰富的香蕉、菠菜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