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症状主要有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等,可能由性传播感染、细菌上行感染、宫腔操作后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需及时就医治疗。
1、下腹痛盆腔炎患者常见持续性下腹钝痛或坠胀感,在性交后或月经期加重。疼痛多位于耻骨上区域,可能向腰骶部放射。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剧烈绞痛,伴有腹膜刺激征。这种疼痛与炎症导致盆腔充血、组织水肿及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有关。需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急腹症鉴别。
2、异常阴道分泌物约半数患者出现脓性或血性阴道分泌物,量明显增多伴有异味。分泌物性状改变与病原体类型相关,淋病奈瑟菌感染多为黄绿色脓性分泌物,衣原体感染常为黏液脓性。宫颈可见充血水肿,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需通过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
3、发热急性盆腔炎患者可能出现38℃以上高热,伴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发热由细菌内毒素入血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程度与感染严重性相关,严重者可出现脓毒血症表现。慢性盆腔炎通常为低热或不发热,但在急性发作期体温可再度升高。
4、性传播感染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通过性接触侵入宫颈后上行感染。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等是主要危险因素。这类感染初期可能症状轻微,但未治疗会导致输卵管损伤。需对性伴侣同时治疗,使用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等抗生素。
5、细菌上行感染阴道内厌氧菌、需氧菌等混合感染可通过宫颈屏障破坏处上行。常见于分娩、流产、宫腔手术后,或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时。细菌毒素引起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治疗需覆盖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如甲硝唑联合头孢类。
盆腔炎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饮食需清淡易消化,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注意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及卫生巾。急性期过后可进行盆底肌锻炼,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