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不治疗通常是不行的,可能加重症状或诱发并发症。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血管性水肿或过敏性休克。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荨麻疹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因反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尤其儿童患者易继发细菌感染。部分患者可能因过敏反应累及呼吸道或消化道,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症状,甚至发生喉头水肿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慢性荨麻疹患者长期未治疗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少数症状轻微的急性荨麻疹可能在一两天内自行消退,这种情况可暂时观察。但若风团持续超过24小时不消退、伴随发热或关节痛、反复发作超过6周,必须立即就医。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或伴有基础疾病者,即使症状轻微也需积极干预。
荨麻疹患者日常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热水烫洗和剧烈搔抓。记录饮食日记排查可能过敏原,常见诱发因素包括海鲜、坚果、尘螨等。急性发作期可冷敷缓解瘙痒,慢性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建议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切勿自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若出现胸闷、吞咽困难等严重反应,须立即急诊处理。
胆囊结石患者是否需开刀治疗需结合结石大小、症状及并发症综合判断。
胆囊结石直径小于10毫米且无胆绞痛、胆囊炎等并发症时,可通过药物溶石或观察随访处理。常用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促进胆固醇结石消退,但需持续用药数月。无症状的小结石可每半年复查超声监测变化,期间注意低脂饮食、规律进食以降低胆汁淤积风险。部分患者结石可能长期稳定无须干预。
若结石直径超过15毫米或反复诱发胆绞痛、胰腺炎、胆囊化脓等严重并发症,则需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充满型胆囊结石或合并胆囊壁增厚者,因癌变风险升高也建议手术。高龄或基础疾病多的患者可先尝试经皮胆囊造瘘引流缓解急性感染,待情况稳定后再评估手术必要性。
日常需避免高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减少胆汁淤滞。出现持续右上腹痛、发热或黄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