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可以通过适量食用、避免过敏原、选择合适种类、正确储存和加工方式等方法安全食用。
1、适量食用坚果富含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但热量较高,每日建议摄入量为20-30克。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胃肠不适或体重增加。儿童和老人更需控制单次食用量,可将坚果作为加餐分次摄入。对需要控制热量的人群,可选择原味坚果替代高盐糖加工产品。
2、避免过敏原花生、腰果等是常见致敏坚果,过敏体质者首次食用应少量尝试。出现口唇麻木、皮疹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家长给幼儿引入坚果时,需从微量开始并观察3天。严重过敏者需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避免接触含坚果成分的加工食品。
3、选择合适种类不同坚果营养特点各异:杏仁富含维生素E,核桃含ω-3脂肪酸,巴西坚果含硒元素。高血压患者宜选无盐坚果,糖尿病患者避免糖渍产品。婴幼儿应选择磨碎的坚果粉,老年人可选软质的熟制坚果。霉变坚果会产生黄曲霉素,选购时需检查是否有哈喇味。
4、正确储存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变质,应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去壳坚果冷藏可保存3个月,冷冻可达半年。核桃等含油量高的坚果建议分装小份,避免反复解冻。夏季潮湿环境需每周检查是否有霉变,开封后尽量2周内食用完毕。
5、合理加工生核桃含单宁酸可能刺激胃肠,建议焙烤后食用。自制坚果酱需确保加工器具消毒,避免微生物污染。高温油炸会破坏营养素,可采用160℃以下低温烘焙。吞咽困难者可将坚果打成糊状,或选择市售坚果乳饮品替代整粒坚果。
食用坚果时建议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助于铁元素吸收。运动后30分钟内食用坚果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储存坚果可使用真空分装罐,并放入食品干燥剂防潮。购买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散装坚果需确认储存卫生条件。若误食霉变坚果出现头晕呕吐,应及时就医洗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