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还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需根据病变大小、位置、病理类型及患者整体情况综合评估。ESD适用于较大、边界不清或疑似早期癌变的病变,EMR更适合较小、边界清晰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
ESD能实现整块切除,病理评估更准确,尤其适合直径超过20毫米的病变或存在黏膜下浸润风险的病灶。该技术对操作者要求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出血、穿孔风险略高,但完整切除率显著优于EMR。EMR操作简便,适用于直径10-20毫米的病变,通过圈套器分块切除,手术时间短且并发症概率低,但对深层浸润性病变可能切除不彻底。两种术式均需结合术前超声内镜或活检明确病变层次,术后需定期随访。
建议由消化内镜专科医生评估后选择术式,术后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有无腹痛、黑便等异常症状,按医嘱复查内镜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