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维生素D可通过晒太阳、饮食摄入、口服补充剂、强化食品、医疗干预等方式实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光照不足、饮食不均衡、吸收障碍、肝肾疾病、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
1、晒太阳皮肤在紫外线B照射下可合成维生素D,建议每日裸露面部、手臂或背部晒太阳10-30分钟,避开正午强光时段。阴雨天或高纬度地区需延长照射时间,但需注意防晒以避免皮肤损伤。玻璃会阻挡紫外线,室内隔着窗户晒太阳无效。
2、饮食摄入天然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类,蛋黄、动物肝脏也含少量。每100克三文鱼约含维生素D 10-20微克,一个蛋黄约含1微克。素食者可选择经紫外线照射的蘑菇,其维生素D含量可提升至10微克/100克。
3、口服补充剂维生素D3滴剂、维生素AD软胶囊、碳酸钙D3片等是常见补充剂。维生素D3比D2生物利用率更高,建议选择含胆钙化醇的制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或糖皮质激素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过量补充可能导致血钙升高。
4、强化食品部分牛奶、早餐谷物、植物奶会添加维生素D强化,每100毫升强化牛奶约含1-2微克。选购时需查看营养成分表,强化食品不能替代药物补充。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强化豆奶或燕麦奶,但需注意糖分含量。
5、医疗干预严重缺乏者可能需要维生素D注射剂,如骨化三醇注射液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肝肾功能异常患者需监测25-羟维生素D水平,避免自行大剂量补充。某些减肥手术患者因脂肪吸收障碍,需终身补充维生素D。
建议每周进行3-5次日光浴,每次15分钟,同时每日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定期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50-125nmol/L为佳。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深肤色人群是缺乏高风险群体,需重点监测。出现骨痛、肌无力等疑似缺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盲目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