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时通常建议手术干预。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及治疗依从性有关。
非手术治疗初期1-3个月多采用保守疗法,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和药物镇痛。卧床休息可减轻椎间盘压力,配合腰椎牵引能缓解神经根压迫。药物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或肌松药如盐酸乙哌立松片。物理治疗涵盖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此阶段若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改善,可继续保守治疗。若症状持续存在但未加重,需延长观察至3-6个月,期间可尝试硬膜外注射等介入治疗。 当非手术治疗满6个月仍存在顽固性疼痛、下肢肌力下降或马尾综合征时,手术成为必要选择。微创椎间孔镜手术适用于单纯椎间盘突出,开放椎间盘摘除术适合合并椎管狭窄者。术后需结合康复训练预防复发,如核心肌群锻炼和姿势矫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应避免久坐弯腰,睡眠选择硬板床,控制体重减少腰椎负荷。急性期可佩戴腰围支撑,缓解期逐步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腰背肌力量。若保守治疗期间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或下肢瘫痪征兆,须立即就医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