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诊断需注意区分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器质性疾病,重点排查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常见病因,同时关注饮食结构、用药史和心理因素。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症状持续时间、疼痛性质与进食关系,记录有无体重下降、呕血等报警症状。了解患者长期服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史,评估是否与饮酒、辛辣饮食等诱因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表现为餐后饱胀或早饱感,而器质性疾病常伴随夜间痛或进行性加重。
2、体格检查重点进行腹部触诊判断压痛部位,听诊肠鸣音变化,观察有无腹部包块或肝脾肿大。剑突下压痛可能提示胃炎,脐周压痛需考虑肠易激综合征,墨菲征阳性需警惕胆囊疾病。同时检查贫血体征、淋巴结肿大等全身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发现贫血或感染,便潜血试验筛查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检测指导治疗方向。肝功能、淀粉酶等生化指标帮助鉴别肝胆胰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4、影像学评估胃镜检查是确诊器质性病变的金标准,可直观观察黏膜病变并取活检。腹部超声排查肝胆胰脾病变,钡餐造影适用于胃镜禁忌者。对持续消瘦或便血患者需考虑CT或胶囊内镜排除肿瘤可能。
5、心理评估采用焦虑抑郁量表筛查情绪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合并睡眠障碍或应激事件。需注意长期精神紧张可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动力,这类患者可能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
诊断过程中应避免过度依赖抑酸药物掩盖症状,建议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关联性日记。日常保持规律进食节奏,减少高脂辛辣食物摄入,餐后适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若症状持续超过2个月或出现吞咽困难、持续呕吐等危险信号,须及时进行胃镜等深入检查。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规范进行四联疗法根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