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括约肌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及反复咳嗽等症状。食管括约肌功能下降可能与年龄增长、肥胖、妊娠、食管裂孔疝、硬皮病等因素有关,通常需结合胃镜或食管测压确诊。
1、反酸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或咽喉是典型表现,尤其在平卧或弯腰时加重。长期反流可能腐蚀牙釉质或引发咽喉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中和胃酸或抑制分泌,同时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并抬高床头。
2、烧心胸骨后灼烧感多出现在餐后1-2小时,与胃酸刺激食管黏膜有关。严重时可能放射至背部或颈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莫沙必利片等药物可缓解症状,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及巧克力等降低括约肌张力的食物。
3、吞咽困难固体食物通过食管时出现阻滞感,可能伴随疼痛。长期功能减退可能导致食管狭窄。诊断需排除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可选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蠕动,必要时行食管扩张术。
4、胸骨后疼痛疼痛常与反流同时发生,易被误认为心绞痛。疼痛呈烧灼样或压榨性,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硫糖铝混悬凝胶可保护黏膜,法莫替丁片减少胃酸分泌,但需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疾病。
5、反复咳嗽夜间干咳或呛咳是胃酸刺激气管的常见表现,可能伴随声音嘶哑。患者可选用枸橼酸铋钾颗粒保护黏膜,孟鲁司特钠片缓解气道高反应性。建议避免睡前进食并控制体重。
日常应少食多餐,避免咖啡因及辛辣食物刺激;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减少反流;肥胖者需减重以降低腹压。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呕血、消瘦等警示症状,需及时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食管黏膜损伤程度。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需定期随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