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患者可通过低脂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等方式调整饮食。胆囊炎通常由胆结石、细菌感染、胆汁淤积、高脂饮食、肥胖等原因引起。
1、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40克以内,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脂肪过量会刺激胆囊收缩诱发疼痛,建议选择清蒸、水煮等烹饪方式。急性发作期需暂时禁食脂肪,缓解后逐步添加植物油。
2、少食多餐每日5-6餐,每餐控制在200-300克。少量进食可减少胆囊负担,避免胆汁集中大量分泌。建议固定进餐时间,睡前3小时不进食。食物温度保持温热,避免过冷过热刺激胆道。
3、避免刺激性食物禁食辣椒、咖喱、芥末等辛辣调料,限制洋葱、大蒜等刺激性蔬菜。忌饮浓茶、咖啡、酒精等饮品。这些物质可能引起胆道痉挛,加重右上腹绞痛症状。烹饪时可用姜、柠檬汁替代刺激性调味品。
4、增加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选择燕麦、糙米、西蓝花等食物。水溶性膳食纤维能结合胆汁酸排出,降低胆固醇饱和度。需同时保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预防纤维摄入导致的便秘。
5、补充优质蛋白选择鱼虾、鸡胸肉、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物,每日60-80克。蛋白质不足会影响肝细胞修复,但过量动物蛋白会增加胆固醇分泌。鸡蛋可每周食用3-4个,建议去除蛋黄。
胆囊炎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急性期发作后需流质饮食3-5天,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合并胆结石者需定期复查超声,若反复发作建议评估手术指征。日常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腹部受压动作。出现持续发热、黄疸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