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控制病情,但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II型糖尿病早期症状较轻,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血糖轻度升高或无症状,此时通过饮食调整、规律运动和体重管理,部分患者可逆转糖代谢异常。血糖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是关键,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超重患者减重5%-10%即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增强血糖调控能力。
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现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肾病可能进展至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引发肢体麻木疼痛。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4倍,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糖尿病足感染可能需截肢,这些并发症会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时,器官损害进展更快。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达格列净片等降糖药物。出现多饮多尿症状加重或伤口不愈应及时就医,妊娠期女性需严格控糖以防胎儿畸形。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作息,避免吸烟饮酒,家属应协助监督用药和足部护理。
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发病年龄及治疗方式。
I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起病急骤,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注射治疗。II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伴相对分泌不足有关,常见于中老年群体,起病隐匿,早期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随病情进展可能需联合胰岛素治疗。I型患者通常体型偏瘦,易发生酮症酸中毒;II型患者多超重或肥胖,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
日常管理上,I型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并精准调整胰岛素剂量,II型患者更强调饮食运动干预与体重控制。两类患者均需定期筛查并发症,但II型患者因病程长更需关注心脑血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