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避孕药可能会引起阴道性出血,通常与激素水平波动有关。主要有漏服药物、药物剂量不足、个体激素敏感、子宫内膜异常、宫颈病变等原因。
1、漏服药物漏服避孕药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骤降,引发撤退性出血。常见于短效避孕药服用期间遗漏1-2次的情况,出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需立即补服药物并设置服药提醒,持续出血超过3天应就医。
2、药物剂量不足低剂量避孕药对子宫内膜支持作用较弱,可能造成突破性出血。多见于使用20μg以下炔雌醇制剂时,表现为点滴出血。可遵医嘱更换含30-35μg炔雌醇的避孕药,或联用戊酸雌二醇片补充雌激素。
3、个体激素敏感部分女性对孕激素成分敏感,用药初期可能出现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常发生于使用左炔诺孕酮、去氧孕烯等孕激素制剂的前3个周期,多能自行缓解。可配合使用益母草颗粒调节内膜修复。
4、子宫内膜异常避孕药可能加重原有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炎、内膜息肉等疾病引起的接触性出血。通常伴随下腹坠痛、经期延长等症状。需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必要时使用宫血宁胶囊止血,或行宫腔镜手术。
5、宫颈病变避孕药可能掩盖宫颈柱状上皮外翻、宫颈炎等疾病的出血症状。表现为同房后出血或血性分泌物,需通过TCT和HPV筛查排除癌变。可选用保妇康栓局部治疗,严重者需冷冻或LEEP刀手术。
服药期间出现出血应记录出血时间、量和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和辛辣饮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建议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出血期间暂停性生活。如出血量大或持续超过7天,需及时妇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必要时调整避孕方案或配合坤泰胶囊等中药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