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主要用于检查宫颈、阴道及外阴的病变,是妇科常用的放大镜检查技术。阴道镜检查可发现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宫颈癌等病变,同时能辅助进行活检定位。
1、宫颈病变筛查阴道镜可清晰观察宫颈转化区及血管形态,识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通过醋酸试验和碘试验能突出异常上皮区域,指导精准活检。适用于HPV阳性或TCT检查异常者进一步确诊。
2、外阴阴道疾病诊断阴道镜可放大观察外阴及阴道壁的色素改变、赘生物或溃疡,辅助诊断尖锐湿疣、外阴白斑、阴道炎等病变。对可疑病灶进行定位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
3、癌变监测阴道镜能早期发现宫颈微小浸润癌,通过评估病变边界、血管形态及上皮厚度判断恶性程度。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定期阴道镜检查可监测复发迹象。
4、妊娠期评估妊娠期宫颈变化需通过阴道镜鉴别生理性改变与病理性病变。可安全评估宫颈赘生物性质,避免漏诊妊娠合并宫颈癌等严重情况。
5、治疗后随访宫颈LEEP刀或锥切术后,阴道镜能评估手术创面愈合情况,检测残留或复发灶。对于激光治疗后的尖锐湿疣患者,定期复查可及时发现新发病灶。
阴道镜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及阴道冲洗,检查后可能有少量出血属正常现象。建议30岁以上女性定期联合HPV与TCT筛查,异常结果需及时阴道镜评估。日常注意会阴清洁,避免高危性行为,接种HPV疫苗可降低相关病变风险。若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应遵医嘱进一步病理确诊并规范治疗。
阴道镜检查后出现少量流血通常是正常现象。阴道镜检查属于有创操作,可能因器械接触、组织取样等因素导致局部黏膜轻微损伤,表现为少量出血或血性分泌物。检查后1-3天内出血会逐渐减少,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剧烈腹痛则需警惕感染或宫颈损伤。
阴道镜检查过程中需要使用窥阴器扩张阴道,可能造成宫颈或阴道壁黏膜轻微擦伤。活检时取少量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创面可能出现渗血,通常医生会使用止血棉球压迫止血。术后少量暗红色血液或淡血性分泌物属于正常反应,与月经末期出血量相似,无需特殊处理。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异常出血。宫颈血管丰富者活检后可能发生活跃出血,需医生及时电凝止血。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增高,可能出现持续渗血。操作过程中若发生宫颈裂伤未及时发现,也可能导致出血量增多。术后过早进行剧烈运动或性生活可能诱发继发出血。
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使用淋浴避免盆浴,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游泳。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使用卫生棉条。观察出血颜色变化,鲜红色血液或排出较大血块需及时就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创面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或出血加重,应立即返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