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可能由龋齿、牙外伤、牙周病、牙齿磨损、不良修复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冷热刺激痛、夜间痛加重等症状。牙髓炎可通过根管治疗、盖髓术、拔牙等方式治疗。
1、龋齿龋齿是牙髓炎最常见的原因,细菌通过龋洞侵入牙髓组织导致炎症。龋齿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龋坏加深会出现冷热敏感。治疗需清除腐质后填充,严重时需根管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丁香油氧化锌糊剂、氢氧化钙糊剂、樟脑酚液等。
2、牙外伤牙齿受到撞击或咬硬物可能导致牙髓暴露或血运障碍。外伤后可能出现牙齿松动、变色。轻度损伤可观察,严重者需根管治疗。外伤后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3、牙周病重度牙周炎可能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逆行感染牙髓。患者常伴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治疗需控制牙周炎症,必要时行牙髓治疗。常用牙周治疗药物包括甲硝唑片、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
4、牙齿磨损长期磨牙或咬合异常导致牙本质暴露,细菌通过牙本质小管感染牙髓。表现为咀嚼敏感、牙齿变短。可佩戴咬合垫保护,严重磨损需修复治疗。缓解症状可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等脱敏剂。
5、不良修复体不密合的充填体或冠边缘可能滋生细菌,引发继发龋或直接刺激牙髓。常见修复体边缘发黑、食物嵌塞。需拆除不良修复体后重新治疗。治疗期间可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预防牙髓炎需定期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避免用牙开瓶盖等不良习惯,选择软毛牙刷正确刷牙。出现牙痛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治疗后避免患牙咬硬物,保持口腔卫生可降低复发风险。
牙髓炎补牙通常不能完全治愈,需配合根管治疗。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炎症性病变,补牙仅能修复牙齿缺损,无法消除牙髓内感染。
牙髓炎患者牙齿常出现自发性疼痛、冷热刺激痛等症状,单纯补牙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牙髓炎多由龋齿未及时治疗、牙齿外伤或深牙周袋感染引起,炎症已波及牙髓神经。补牙材料如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等仅能封闭龋洞,阻止细菌继续侵入,但对已发生的牙髓充血、化脓等病变无治疗作用。部分早期局限性牙髓炎通过间接盖髓术可能保留活髓,但多数情况需清除感染源。
少数浅表性可复性牙髓炎在去除龋坏组织后,牙髓炎症可能自行消退。此时采用氢氧化钙垫底后补牙,配合消炎药物如甲硝唑片、布洛芬缓释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控制感染,存在愈合可能。但这种情况仅占牙髓炎病例的小部分,需通过牙髓活力测试、X线检查严格评估。
建议出现牙髓炎症状后及时就诊口腔内科,通过根管治疗彻底清除感染牙髓。治疗后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每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急性发作期可用淡盐水漱口缓解疼痛,但不可长期依赖止痛药物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