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氧气支持、监测生命体征、保暖和及时就医等方式护理。新生儿窒息可能由胎儿窘迫、胎盘早剥、脐带绕颈、产程异常和母体疾病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窒息后,首先需清理呼吸道,确保无羊水、黏液或胎粪阻塞。可用吸痰器轻柔吸出口鼻分泌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确保气道畅通。
2、提供氧气支持:窒息后新生儿可能出现缺氧,需立即给予氧气支持。可通过面罩或鼻导管提供低浓度氧气,必要时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机械通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3、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异常。使用心电监护仪和脉搏血氧仪,确保生命体征稳定,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保暖:新生儿窒息后体温调节能力差,需注意保暖。使用暖箱或辐射保温台,维持体温在36.5℃-37.5℃之间,避免低体温加重病情。
5、及时就医:新生儿窒息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脑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需及时就医。医院可提供高级生命支持、药物治疗和专科护理,降低窒息后遗症风险。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需结合饮食和运动干预。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促进康复。避免过度喂养,防止呛奶。适当进行被动运动,如轻柔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预防新生儿窒息需从孕期保健、分娩监护、产后护理三方面入手,主要有规范产检、正确喂养姿势、避免母婴同床睡眠、及时清理呼吸道、掌握急救措施等方法。
1、规范产检孕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可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降低胎儿宫内缺氧风险。孕晚期需监测胎心胎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有害物质,防止胎盘功能异常影响胎儿供氧。
2、正确喂养母乳喂养时保持婴儿头部高于胃部,奶瓶喂养选择合适流速奶嘴。喂奶后竖抱拍嗝15-20分钟,观察有无吐奶。早产儿或吞咽功能差的婴儿可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喂食时保持清醒状态。
3、睡眠安全婴儿应单独睡婴儿床,床垫硬度适中,移除枕头、毛绒玩具等柔软物品。采用仰卧位睡眠,避免俯卧或侧卧。不与成人同床睡眠,防止被褥覆盖口鼻或受压窒息。保持睡眠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包裹。
4、呼吸道管理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吐奶后立即侧头拍背。避免颈部过度屈曲的衣物或睡姿。感冒时使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鼻痂,用吸鼻器轻柔清除。早产儿或呼吸道畸形患儿需定期评估呼吸功能。
5、急救准备照料者需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及新生儿心肺复苏术。发现面色青紫、呼吸暂停时立即解除窒息因素,刺激足底唤醒呼吸。家庭可备婴儿专用吸痰器,紧急情况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进行初步处理。
除上述措施外,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手烟暴露。婴儿衣物选择纯棉材质,避免装饰物脱落误吸。洗澡时全程托住头颈部,防止滑入水中。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危人群应增加呼吸监测频率,必要时使用呼吸监护仪。发现异常哭声微弱、呼吸费力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