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通过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等方式综合判断。典型表现包括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紊乱等,确诊需结合医学检查。
1、临床症状:
急性子宫内膜炎常见突发性下腹坠痛,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阴道分泌物呈脓性或血性。慢性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隐痛、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部分患者出现性交疼痛。症状严重程度与感染病原体类型及炎症范围相关。
2、妇科检查:
双合诊检查可见子宫压痛明显,急性期子宫体增大且质地柔软,宫颈举痛阳性。慢性患者可能触及子宫活动度降低,附件区增厚。检查时需注意排除盆腔其他器官病变,如输卵管炎或盆腔腹膜炎。
3、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异常。阴道分泌物镜检可发现大量白细胞,细菌培养能明确致病微生物,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及厌氧菌等。
4、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见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宫腔积液或内膜息肉样改变。严重者可能出现肌层水肿征象。磁共振成像对复杂病例能更清晰显示炎症范围及并发症,如盆腔脓肿形成。
5、病理活检:
诊断性刮宫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金标准,镜下可见间质内浆细胞浸润、腺体结构破坏等炎症表现。该检查适用于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或需排除子宫内膜恶变的患者。
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频繁阴道冲洗破坏微环境平衡。月经期勤换卫生用品,性生活前后做好清洁防护。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增强盆腔血液循环。出现持续腹痛或异常出血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慢性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内膜情况。
耳朵里有耵聍可通过耳道瘙痒、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或耳痛等症状判断。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通常可自行排出,但过量堆积可能引发不适。
1、耳道瘙痒耵聍刺激外耳道皮肤可能引起轻微瘙痒,尤其在耵聍干燥或移动时更为明显。避免用棉签等工具掏挖,以免将耵聍推向深处。若瘙痒持续或加重,可能合并真菌感染,需就医检查。
2、耳闷胀感耵聍阻塞外耳道会导致耳内闷堵感,类似进水后的不适。这种情况在洗澡或游泳后可能加重,因耵聍遇水膨胀。可尝试用温热毛巾敷耳部促进耵聍软化,但禁止自行冲洗耳道。
3、听力下降完全堵塞外耳道的耵聍会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表现为声音模糊或听远距离对话困难。与突发性耳聋不同,耵聍引起的听力下降通常渐进发生,清除耵聍后听力可立即恢复。
4、耳鸣耵聍压迫鼓膜可能引发低频耳鸣,如嗡嗡声或脉搏样杂音。需与神经性耳鸣鉴别,后者常为高频蝉鸣且无耳道阻塞表现。耵聍清除后此类耳鸣多自行消失。
5、耳痛继发感染的耵聍可能引起剧烈耳痛,尤其伴随耳道红肿或渗液时。儿童表现为频繁抓耳或哭闹。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
日常可通过观察耳道口是否有褐色分泌物初步判断耵聍堆积,但深度耵聍需专业耳镜检查确诊。建议每半年到一年由耳鼻喉科医生进行耳道清洁,避免使用挖耳工具。油性耵聍体质者可定期使用医用矿物油软化分泌物,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耵聍膨胀。若出现持续听力障碍或眩晕,需排除耵聍栓塞以外的耳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