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通过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等方式综合判断。典型表现包括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紊乱等,确诊需结合医学检查。
1、临床症状:
急性子宫内膜炎常见突发性下腹坠痛,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阴道分泌物呈脓性或血性。慢性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隐痛、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部分患者出现性交疼痛。症状严重程度与感染病原体类型及炎症范围相关。
2、妇科检查:
双合诊检查可见子宫压痛明显,急性期子宫体增大且质地柔软,宫颈举痛阳性。慢性患者可能触及子宫活动度降低,附件区增厚。检查时需注意排除盆腔其他器官病变,如输卵管炎或盆腔腹膜炎。
3、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异常。阴道分泌物镜检可发现大量白细胞,细菌培养能明确致病微生物,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及厌氧菌等。
4、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见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宫腔积液或内膜息肉样改变。严重者可能出现肌层水肿征象。磁共振成像对复杂病例能更清晰显示炎症范围及并发症,如盆腔脓肿形成。
5、病理活检:
诊断性刮宫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金标准,镜下可见间质内浆细胞浸润、腺体结构破坏等炎症表现。该检查适用于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或需排除子宫内膜恶变的患者。
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频繁阴道冲洗破坏微环境平衡。月经期勤换卫生用品,性生活前后做好清洁防护。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增强盆腔血液循环。出现持续腹痛或异常出血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慢性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内膜情况。
血常规不能直接确诊白血病,但可通过白细胞异常增高或降低、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指标异常提示白血病可能。需结合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进一步检查确诊。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数倍,或出现未成熟粒细胞、原始细胞等异常细胞时,需警惕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常表现为白细胞持续增高伴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且呈进行性下降,可能因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L且无其他出血性疾病时,可能与白血病引起的巨核细胞系抑制有关。部分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可见三系减少,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同时降低。
血常规检测若发现单核细胞比例异常增高,需排查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是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早期信号。外周血涂片发现幼稚细胞比例超过20%时,急性白血病概率显著增加。部分特殊类型白血病如毛细胞白血病,血常规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伴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儿童白血病常见血红蛋白低于80g/L且白细胞分类中出现淋巴母细胞。
发现血常规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到血液内科就诊完善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苯等化学毒物,保持规律作息,出现持续发热、骨痛、皮肤瘀斑等症状时立即就医。白血病确诊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化疗或靶向治疗,定期监测血常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