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尿液可能会有少量泡沫,通常与排尿冲击力、饮食等因素有关。若泡沫持续不散或伴随其他症状,可能与蛋白尿、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有关。
尿液出现泡沫多数属于生理现象。排尿时尿液冲击水面会产生短暂泡沫,尤其在憋尿后快速排尿或饮水不足时更明显。高蛋白饮食、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出现一过性泡沫尿,通常泡沫会在几分钟内自行消散。男性站立排尿因重力作用更容易产生泡沫,女性排尿后若马桶内有清洁剂残留也可能出现类似现象。
少数情况下泡沫尿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尿液表面漂浮密集细小泡沫且长时间不消散,可能提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升高,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泌尿系统感染时尿液中混入炎性分泌物或细菌代谢产物也会增加泡沫,多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肝胆疾病导致胆红素尿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液成分改变同样可能形成特殊气味的泡沫。
日常应注意观察尿液变化,排尿后静置观察泡沫消散时间。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若泡沫尿持续存在并伴随水肿、腰痛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尿常规检查。定期体检中应关注尿蛋白、尿糖等指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更需重视尿液异常变化。
尿液一般不能用于艾滋病的常规检测,目前主要依靠血液检测确诊。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虽然极少量HIV病毒可能通过尿液排出,但浓度远低于血液,现有技术难以通过尿液检测达到可靠结果。目前医院和疾控中心采用的第三代、第四代HIV检测试剂均需采集静脉血,通过检测抗体或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进行诊断。部分研究尝试用尿液进行HIV抗体筛查,但灵敏度与特异性仍不如血液检测,仅作为辅助手段。
日常预防艾滋病需避免高危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若发生暴露风险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液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