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的禁忌症主要包括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严重低血容量、颅内压增高以及对局部麻醉药过敏等。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区域麻醉方式,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需严格评估禁忌症以确保安全。
1、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禁止接受硬膜外麻醉,因为穿刺可能导致硬膜外血肿。血肿形成可能压迫脊髓,引发神经损伤甚至瘫痪。常见凝血功能障碍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或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2、穿刺部位感染穿刺部位存在感染时禁止实施硬膜外麻醉,可能将病原体带入椎管内导致硬膜外脓肿或脑膜炎。感染可能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或全身发热。需先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再考虑麻醉方案调整。
3、严重低血容量严重低血容量患者禁用硬膜外麻醉,因交感神经阻滞可加重低血压,导致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常见于失血性休克、严重脱水或脓毒症患者。术前需充分补液纠正血容量,必要时选择全身麻醉。
4、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硬膜外麻醉的绝对禁忌症,因脑脊液压力变化可能诱发脑疝。常见于脑肿瘤、脑出血或脑外伤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这类患者需选择其他麻醉方式并优先处理原发病。
5、局麻药过敏对局部麻醉药过敏者禁止使用硬膜外麻醉,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常见过敏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进行皮试或选择全身麻醉替代方案。
实施硬膜外麻醉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结果,严格排除禁忌症。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合理选择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术后恢复,但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腰椎硬膜外血肿是否能吸收需根据血肿体积和症状决定,体积较小的血肿通常可自行吸收,体积较大或伴随神经压迫症状时需医疗干预。
血肿体积较小且未压迫神经时,机体可通过自身代谢逐渐吸收血液成分。此过程通常伴随局部炎症反应消退,患者可能感到腰部酸胀感减轻,活动受限逐步缓解。建议卧床休息1-2周,避免剧烈运动或腰部负重,可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期间需密切观察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若出现麻木加重或排尿困难应立即就医。
血肿体积超过椎管容积三分之一或引发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时,自然吸收概率显著降低。此类情况多伴随下肢放射痛、肌力下降或马尾综合征表现,需通过椎管减压术清除血肿,术后配合甘露醇注射液减轻神经水肿,或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因此突发严重腰痛伴神经症状者需急诊处理。
腰椎硬膜外血肿患者应保持排便通畅避免腹压增高,睡眠时选择硬板床维持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期可进行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但须在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定期复查MRI评估血肿吸收情况,若3个月内未完全吸收需考虑其他干预措施。